油价将来国际接轨走势_油价将来国际接轨
1.汽油涨价的时候跟国际接轨,落价的时候为什么不跟国际接轨?
2.国际油价跌了20%,中国成品油价为什么不跌
3.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4.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汽油涨价的时候跟国际接轨,落价的时候为什么不跟国际接轨?
目前,国际油价每桶早已跌破70美元,但国内成品油价却稳起“十点半不偷。”
记得在国内燃油涨价的时候,相关部门口口声声说这是根据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所作出的必要选择,在当时背景情况下,这一说法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人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国际油价一跌再跌,国内却迟迟不见下调动静。每次加油时问起此事,工作人员都会说:“要降价又不是石油公司说了算......”
那么,燃油价格涨与跌是哪个部门说了算呢?是物价部门?还是发改委?
听一位中石油工作人员说,“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低于世界各国50%,大家都还在喊贵?”如果这位中石油工作人员不了解我国与他国的实际情况,我不怪他无知。
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情况不同,国外没有养路费、过路过桥费、车船使用费、高速公路使用等费用,而我国是把这几项费用分开收的,国外却是加在燃油里面,人称:“燃油税”。如果我国也同国外一样把所有的费用加在燃油里面,恐怕要高出国外6至7倍(据说有网友已经算过这笔账了,本人就不再赘述)。
我国在燃油税方面已经筹备了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施,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要改为燃油税,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所涉及的事情、部门之多,之复杂,并不像有些人说的说改就能改,油改税不是轻易就可以实现的。
既然我们天天都在说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现在国际油价早已跌破70美元/桶,此事为什么不与国际接轨?相关部门就没有研究过成品油降价?当然,掌握成品油涨与降的人是不用自己掏钱加油的,所以在降价问题上显得尤其迟钝......
国际油价跌了20%,中国成品油价为什么不跌
中国呢说成品油价格要和国际油价接轨,接到是接了,人家涨它也涨,人家跌,我不跌,就这样。
实际上呢,国际油价上涨的话,中国要等一段时间,才会上调成品油价格,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做到每天的油价都是随着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事实上,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好象都不可能这样做。
所以呢,油价跌了,我们国内的油价也不可能就马上跟着跌,而国际油价从前几年开始,基本上都是涨,不时会跌一会,然后又涨,结果就是实际上是涨了。
国际油价在某一价位稳定一段时间后,中国就会有相应的调整。如果现在国际油价能继续跌下去,且保持住稳定之后,国内的价格还是会回调的。
实际上,中国的油价比起别的国家,算是低的了
为什么国内汽柴油的价格和国际不接轨?
国内油价会和原油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但是波动幅度差别很大,做到完全接轨的话以目前的调价机制来看,还实现不了。
只能说基本同步调整,但是调整幅度不同,这个现象是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机制造成的,在2016年以后我国实行的成品油新调价机制中,有几个限制条件会影响油价调整的同步,分别是:
1.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中规定,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在每第十个工作日开启调价窗口,参考标准为10个工作日以来的平均价格,而不是时点价格,所以会看到前一段原油跌破地板价,而国内油价还未到调价窗口而没有同步调整的现象。
2.新的调价机制设置了原油价格的天花板和地板价格,上限130美元/桶,下线40美元/桶,当原油价格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按照调价机制,在调价窗口开启时将不调整,也就是搁浅。
3.在《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还有特殊的调控条款,当国际油价异常波动需要对成品油进行调控时,可以暂停、延迟调价或者缩小调价幅度。所以像前几天的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如果一直持续,国内成品油价格大概率是要被出手调控的,也做不到完全同步。
综上,目前国内油价的调价机制还不是完全市场化,还是市场化+调控的双轨制,做到基本同步调整可以,但是同频同幅度调整基本是不可能的,毕竟还要考虑到国内油企业的利益。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成品油的消费需求也快速攀升。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成本油定价经历了由计划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建国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政府统一制定与管理。随着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成品油定价方式发生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这标志着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开始。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微博]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2000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跟随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进行调整。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这一阶段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调整的规律化容易引起更多市场投机性。
2003—2008年,成品油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这次定价机制的调整,尽管缓解了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但是违背市场化原则,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并引发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此次改革,加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调整周期过长,价格调整变化难以跟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遭到不少市场人士与专家的质疑。
2013年后,进入到国内成品油改革的第四个阶段。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机制体现的成本定价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利润,但是并未能反映出国内的实际供需形势,这一点仍有待完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