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简述当前经济背景下,欧洲国家金融问题对世界经济影响自己当前地区冲突对世界经济恢复的影响?

2.近五年国际原油价格及美国、香港、中国的油价、黄金、粮食的价格

3.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4.奥运时中国股市多少点

请简述当前经济背景下,欧洲国家金融问题对世界经济影响自己当前地区冲突对世界经济恢复的影响?

西班牙石油储量_西班牙油价会下跌吗

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依然面临美欧债务危机持续、国际地区局势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等严峻而复杂经济形势。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本刊整理了相关资料对下半年世界经济走势做出了一定的判断,供领导参阅。

一、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一)原油

今年年初以来,特别是2月中旬利比亚冲突爆发后,油价涨幅明显。3月日本发生的自然灾害引发市场恐慌,油价出现重挫。4月,油价震荡上行,4月29日纽约油价收于每桶113.93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收于每桶125.89美元,均创下两年多来高位。受高盛看空言论以及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影响,油价在5月5日重挫8%以上。纽约油价一举跌破每桶100美元关口,伦敦油价跌至每桶110美元附近。进入6月,希腊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导致欧元下挫,进而推动以美元计价的油价下跌。7、8月稍稍稳定,如今又再次下挫。地缘政治、日本大地震、希腊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以及投机资金等成为主因。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原油市场报告》称,下半年原油需求将因驾车高峰以及取暖需要而有所增加,日本重建也会拉动原油需求,油价有望反弹。

(二)有色金属

今年年初以来金属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局面,2月份延续过去两年来快速增长势头,铜、锡、铅等金属价格不但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甚至一度触及历史最高价位。但之后主要金属价格冲高回落后一路下行,其中镍和锌跌幅更是超过10%。下半年总体来说利多因素正在增加,虽然欧美经济复苏持续性有待观察,但总需求已经基本恢复。未来几年有色金属持续上涨的基础仍未见牢固,宏观面和供需面潜在的疲态难以改观,金属市场还将剧烈震荡波动。

(三)农产品

今年年初全球粮价屡创新高。3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的涨幅是3.8%、玉米的涨幅是9.9%,稻谷3.5%,纽约期货交易所棉花的涨幅是36.96%。4-7月由于世界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对粮食作物,如:玉米、水稻打击很大,全球粮价因此一路飙升。8月中旬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以8月10日收盘价格为基准,其后的10个交易日内,美豆、美豆粉和美豆油分别上涨6.91%、8.14%和5.07%,美小麦和美玉米分别上涨8.36%和7.97%,美棉上涨6.92%。从价格的涨幅来看,豆粉、小麦和玉米的涨幅要大于大豆、油脂和棉花,间接体现出现阶段饲料用量出现阶段性增长的态势。从影响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外围因素来看,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后引起的恐慌从8月中旬开始逐步得到释放,美元继续呈现弱势,货币价格走跌也是造成商品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在货币环境继续疲弱的背景下,由于消费增加、期末库存普遍偏紧以及全球流动性较为充裕,国际农产品价格依然存在继续上涨的动力和需求。

二、美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美欧债务危机持续恶化

今年8月签署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随后8月3日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3日宣布将美国的本、外币国家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展望为负面。8月5日 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2009年12月开始以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为发端。随后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评级展望为负面。

2010年4月23日 希腊正式向欧盟与IMF申请援助。2010年5月3日 德内阁批224亿欧元援希计划。2010年5月10日

欧盟批准7500亿欧元希腊援助计划今年1月惠誉下调希腊主权信贷评级由BBB-级下调至BB+级,评级展望为负面。今年,3月7日

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从“BA1”下调至“B1”,评级前景为负面。3月29日 标普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B-”。7月4日

标普将希腊长期评级从“B”下调至“CCC”,指出以新债换旧债计划或令希腊处于选择性违约境地。伴随对希腊评级的下调,欧元区其他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也被卷入债务信用危机。9月19日标普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从A+降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由于意大利债务总额超过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四国之和,因此被视为“大到救不了”的国家。

(二)美欧债务可能的影响

美债违约问题之所以令世人瞩目,主要在于全球金融体系会因此遭遇重大冲击,甚至引发世界经济衰退。虽然目前美债违约风险暂时解除,各国金融机构松了一口气,但巨额债务问题并未消失,反而因为“借债天花板”提高而规模更加庞大。

除了美国债务以外,欧元区债务问题将是另外一个抑制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雷区”,甚至是更大的“雷区”。尽管前不久对于希腊进行了救助。但欧债危机也没有被止住,并且向意大利(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及西班牙(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蔓延,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雷曼兄弟”,引发对于全球经济更严重冲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因此发出警告:其影响范围甚至可能超越欧元区经济体。

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从公布的最近月份各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略见一斑。陆续公布数据显示,7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6月份的55.3降至50.9,远低于预期水平54.9;欧元区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终值为50.4;英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是降至荣枯线下方的49.1。中国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降至29个月低位50.7%,距离衰退仅一步之遥。

虽然美国提高了债务上限,暂时避免了债务违约,但欧美国家债务庞大问题依然存在,住房和就业疲软问题依然存在。投资者与生产者信心不足、消费者“捂紧钱袋”以及政府被迫削减开支,几大效应叠加,将使得全球需求形势恶化,世界经济复苏也因此更为乏力,甚至出现最糟糕的情况,即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

三、国际地区局势近况

(一)9月以来全球热点地区情况

9月份以来,中东北非地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随着利比亚战事出现重大转折而得到缓和,各方敏感神经进一步绷紧。9月1日,利比亚国际联络小组会议在巴黎召开,会议将对利比亚战后安排问题进行磋商。这表明,半年多来一直牵动着世界神经的利比亚局势开始转向战后重建。预计美欧在利比亚战事压力减轻后,加大对“中东心脏”叙利亚施压,9月16日美国要求在叙利亚的公民立即撤离。分析人认为这一决定预示着西方对叙利亚要采取新的行动;埃以、土以外交危机以及巴勒斯坦“入联”外交战接踵而至,美国的“中东钢钉”以色列面临着全面外交危机的压力。

9月9日晚,埃及抗议民众冲击并闯进了以色列驻埃及大使馆,以色列大使及其他高级外交官连夜乘坐以方紧急派遣的专机回国。冲击使馆事件使埃以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对中东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这一双边关系是否会继续恶化令人关注。冲击事件实际上是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2月下台后,埃及民众反以情绪与日俱增的反映。穆巴拉克执政时与以色列一直保持着双边关系,但埃及民间许多人反对这种关系。穆氏政权垮台后,埃及民众积聚已久的反以情绪浮出水面,而埃及士兵遇袭事件则激发了这一情绪。

(二)全球热点地区局势分析

利比亚问题: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采取的是想管也不想管的办法,因为美国想控制欧洲的货币,所以在打利比亚问题上犹豫不绝,欧洲各国当然是想速战速决,从而稳定油价。

叙利亚问题:叙利亚问题其实就是美国和俄罗斯掰手腕,最近看来难分胜负。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的一个很重要的控制点,最近美国在叙利亚的渗透相当厉害,国内游行不断,而且还出现失控的局面,对于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伊朗问题:伊朗问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四个经济体的博弈关系,基本可以看出欧盟表面中立(实质倾向于中俄),中俄立场基本一致,美国是另外一种立场,未来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伊朗还是比较安全的,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利益的前哨站。

四、专家观点

警惕美债欧债危机“共振”

余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在当前欧债持续发酵的特殊时期,如果美债再出现问题,美债、欧债“共振”,必然会产生全球性系统风险。

欧债危机发生后,欧洲走的是“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之路。为提振美国经济,美国也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的货币环境产生的恶果是世界范围的通胀高企。此刻,若美债出现问题,美联储势必会重拾宽松的政策,继续开动印钞机。这无疑会动摇大西洋另一端欧洲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心。直到近期欧洲央行才在通胀的压力之下被迫两次提高基准利率,透露出收紧货币政策的动向。美欧再次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将令世界通胀压力继续增大,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承受通胀痛苦。

欧债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外界对欧元的信誉,引发了外界对欧元可能崩溃的担忧。美债如果出现危机,世界将出现一轮美债和美元资产抛售潮,美国的信誉和美元的地位将加速下降。短期内,国际金银价格将会继续走强,由于一时难以找到更好的替代货币,投资者增持欧元的意愿将会上升,欧元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再度走强。但在当前亟需通过价格竞争力来带动出口的背景下,欧元升值对欧洲出口不利,更不利于欧债问题的解决。

美债和欧债一样,危机爆发将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美元、欧元资产缩水将是短期内最直接和巨大的损失。但长期来看,机遇则可能大于挑战。着眼长远,美债、欧债的不稳定性将令投资者对美元和欧元的信心受损,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将会受到外界青睐,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出口市场的地位将会被欧美更加看重,随之而来的亦将是新兴市场国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欧美债务风险震荡中的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马忠普 中华商务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

一、由通胀风险爆发而引发的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从根源上看不是周期性过剩型经济危机,而是连续几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和通胀泡沫破灭。

连续几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引发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然产生资源性大宗产品的全球化市场和供货模式。也必然形成全球性流动基金的市场炒作。虚拟经济炒作价格不断走高,推升世界通胀。终于引发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重创了世界经济。

经济低迷,需求减弱,基金亏损,银行破产。大宗商品价格也跌入低谷。发展中国国家潜在需求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决定了过剩性危机底部是较长期的经济一片萧条,而在金融经济危机的底部,经济却不会是一片萧条。潜藏着低成本发展商机。由于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依然存在,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跌入低谷,发展成本低和各国的拉动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中国经济的牵引作用,世界很快步入经济恢复期。

二、金融经济危机爆发期间,由于价格回落到低谷,需求和经济拉动的活力明显。

各国的投资拉动经济政策效果使世界经济在2009年2季度开始走上恢复性发展,大宗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也积累了流动性过剩。在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的2009和2010两年期间,虚拟经济炒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疯狂程度远远超过2008年的前几年。在世界经济还处在恢复期间,就有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甚至接近了2008年中期的价格水平。这两年经济恢复,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都进入价格上涨阶段,也是通胀经济周期中的通胀风险加速积累的阶段。

世界经济恢复期,推升通胀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内容和形态。而且这种流动性过剩炒作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已经相当程度上主导了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态势。在两年的经济恢复期中,由于引发通胀的根源没有解决,世界再次步入价格不断攀升的通胀压力上涨期。这期间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有着很大的相似。尽管其间震荡不断,但基本趋势都遵循通胀上升期价格上涨的大趋势。它们的差异仅仅反映各自在通胀形势下的供需平衡关系。例如金属铜和铝;钢铁和铁矿石;中国和国际钢材价格走势差异。很显然通胀经济形势下,影响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的不仅仅是供需平衡关系,也有通胀经济的阶段性演变趋势。

铁矿石、铜、石油等资源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必然引发新一轮价格结构性攀升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全球已经再次陷入高通胀压力之中。许多政府为控制通胀不得不紧缩财政开支,控制流动性,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速。政府控制通胀的努力,实质上是世界经济以牺牲发展速度为代价与通胀博弈。中国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放缓,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国家经济已经陷入困境。

三、经历了高通胀风险积累,放缓了经济增长,出现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震荡,世界经济在通胀与经济疲软之间的博弈已经进入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2011年以来,脆弱平衡阶段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实践特征是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的价格高位涨跌震荡。在这种时期炒作大宗商品价格期货风险是很大的。这也是近期一些大基金亏损,国际金融、债务风险增加,国际社会动荡加剧的经济根源。

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速放缓,欧美经济的疲软,需求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行业陷入产能过剩,许多原料成本高的行业陷入微利和亏损险境。

四、经济疲软的基本态势决定了价格高位震荡期的利好,价格居高不下和价格高位反复震荡是价格走势的较长期基本特征。

连续两年的通胀形势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去年11月到今年初是美国量化宽松金融政策再次推升全球通胀和铁矿石成本上升,刺激国内外钢材价格走高,当前形势就是世界在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下,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处在相对高位时期,继续拉涨的风险重重。尽管国际通胀压力有增无减,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已经陷入高位频繁涨跌震荡的阶段。这期间工业、贸易企业如果陷入亏损险境将很难自拔。

高通胀时期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每一轮价格攀升都会产生新的通胀压力,进而带来经济的进一步疲软。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这也是价格高位反复涨跌震荡的根源。特别是价格泡沫比较多的资源类产品出现价格震荡频繁,甚至出现价格阶段性下行趋势。例如前一个时期的铁矿石和铜市场价格显示的回落趋势。前三个月,国际期铜出现5个单日跌幅200美元的回落。这种通胀风险震荡经济走势加剧了欧洲的债务危机。特别是近日传出意大利和欧洲债务频临危机,除了黄金价格反弹外,美股、石油价格均下挫。反映的就是这种通胀经济周期处在价格高位震荡阶段的风险演变趋势。而目前这种通胀经济形势和价格高位震荡看不到希望的走势特点实际上是通胀泡沫经济形势问题严重化的又一个重要实践表现形式。

五、世界主要经济体展望

(一)美国可能继续维持低水平增长

美国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高失业率可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的减弱。在此次复苏当中,居民消费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消费能力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复苏态势。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力度将会逐步收缩,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于6月底如期结束,而美国政府和国会都在设法削减财政支出以平衡预算。此外,政府和国会关于国债上限的斗争也会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信心带来影响。目前唯一比较有利的因素就是油价从前期高点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减轻了通胀压力并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这对美国下半年的增长是有利的。预计2011年美国增长率大约在2%-2.5%左右的水平,明显低于2010年。

按照美国目前新增就业增长的速度,预计到年底之前美国的失业率仍将保持在8.5%以上,到2012年底前仍可能保持在7.5%以上,远高于正常水平。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美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欧盟受债务危机影响短期难以走出困境

欧盟仍然保持缓慢增长势头。其中德国经济的表现一枝独秀,其失业率屡创统一以来的新低,继续成为拉动整个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仅能勉强维持正增长,导致金融市场对其偿债能力产生质疑,其债务违约风险再度上升。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会是一个长期困扰欧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复苏的问题,但应该不会演变成类似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那样的金融危机。预计2011年欧盟增长率仍可以达到1.5%左右的水平。

(三)日本经济逐渐恢复

2011年初,外界曾普遍预计日本经济2011年会有较好表现。但地震和海啸使得受灾地区的工业生产暂时停顿,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影响了日本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信心。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但随着地震海啸影响的逐渐消退,以及日本政府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增长,预计下半年反弹力度会比较强劲,全年有可能实现正增长。日本地震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特别是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例如,由于日本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减少或中断,美国和中国的部分汽车企业的生产已经受到影响。总体而言,日本地震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比原来预期的要略低一点,但不会影响到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趋势。

(四)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和势头已经回归危机前的常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资源和能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这些国家获得的外汇收入通过扩大进口和对外投资又回流到了其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再度呈现出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面增长的态势。预计2011年全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可以达到6%左右,比2010年有所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

近五年国际原油价格及美国、香港、中国的油价、黄金、粮食的价格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和汽油、柴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汽油、柴油价格不到日本、德国等国际市场价格的一半,大米价格则是国际市场的四分之一。我国已成为国际主要粮食和成品油价格的洼地。

为什么我国会成为全球价格洼地?它有哪些利弊?如何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积极稳妥理顺能源和粮食等价格,保障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生产者、经济学者和有关部门,对“价格洼地”现象进行透视。

“价格洼地”日益明显

去年以来,国际粮价和国际油价犹如两匹脱缰的野马,持续大幅攀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

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球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粮食价格均大幅上涨。以泰国大米为例,今年3月份平均离岸价每吨500多美元,4月份已涨到1000美元,5月份上涨势头仍处于高位。

粮价持续攀升的同时,国际油价也在飙升。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年初“破百”,到7月3日突破每桶145美元,半年内涨幅近50%,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与国际价格的飞涨相比,我国粮食、成品油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国内外之间的价差正在拉大,"价格洼地"现象日益明显。”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

鉴于粮食、成品油在保障民生、稳定物价方面的重要性,我国对粮食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储备为辅的购销制度,同时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政策;对成品油则采取由政府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相应调整的机制。

今年一季度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每吨收购价格为1582元,同比上涨7.5%,远低于国际约一倍的涨幅。国际米价是国内的四倍,国际小麦、玉米价格比国内高出197%和70%。

从油价来看,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超过50%,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不变。6月20日,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平均涨幅在2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表示,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仍比国际平均价格低50%以上,比如每升汽油德国大约2.35美元,美国约1.1美元,而中国不到1美元。

谈到国际油价和粮价暴涨的原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油价和粮价的暴涨,虽然与消费需求增加有一定关系,但发达国家对市场的操纵和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难辞其咎。

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垄断全球粮食贸易,全球粮食交易量的80%集中在四大跨国粮商手中。国际资本正利用并放大美元贬值等因素进行石油投机交易。一些专家认为,目前2600亿美元的国际商品期货投机资本中,约50%以上资金用于石油期货合约交易。而1亿美元的投机资金,就会使石油期货价格上涨1.6%。

食品危机、燃料危机引发的危机已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开始陷入困境,有的国家甚至出现社会动荡。

与国际粮食、国际油价近乎疯狂的上涨相比,中国的粮食和成品油价格保持着相对平稳,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变化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价格洼地”现象的背后,是输入型通胀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价格洼地”考验政府价格调控智慧

6月30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左一)在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发言。本届世界石油大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举行,包括20多位能源部长在内的约4000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世界在变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这一主题,重点讨论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和能源供需问题。新华社记者陈海通摄

对我国来说,无论粮价还是油价,都不单纯是个经济问题,价格的调整变化需要考虑当时的物价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价格洼地”使决策者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方面,如果不逐步理顺粮食和成品油价格,将不利于促进生产,保障供给;另一方面,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贸然放开价格,则会导致物价和大部分企业生产成本暴涨,又不利于民生和经济的稳定。

今年以来,我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在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的水平上,今年前五个月又高达8.1%。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国际粮价持续高位徘徊,输入型通胀压力日益加大。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炼油企业亏损累累。今年前个五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盈利352亿元转为净亏损443亿元。以山东一家地方炼油厂为例,6月20日上调油价前,每炼一吨油要亏3000元,开工率仅40%。

地方炼油厂因亏损开工严重不足,但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长又超过供应增长速度,一度导致国内成品油供不应求:北京、广东等地加油站油料供应紧张,频频出现加油难的现象。

由于境内外油价悬殊,囤油倒卖、擅自加价、走私出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大连、杭州、广州和深圳等地的海关陆续发现不法分子将成品油和粮食走私出境的案件。今年前五个月,香港海关也侦破42宗由内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个案。

“调整成品油和电价形成了新的涨价因素,上游产品价格涨幅持续攀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上涨,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说。

浙江平湖一家箱包出口企业的负责人施纪鸿就对最近的油价上涨很头疼。箱包生产所需要的塑胶、轻纺等原材料源自石油,油价的上涨使企业生产成本今年以来上升了近10%。

油价的上涨还推动了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进而增加了粮食种植成本。山东邹平县种粮大户陈德民告诉记者,尿素从年初一袋100元涨到130元;磷酸二铵一袋从130元涨到280元。

成品油价格如不调整,不但市场供应无法长久保障,反而会鼓励耗费资源;如调整幅度过大,又可能担心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如何妥善处理"价格洼地",考验政府价格调控的智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

寻求理顺价格与减缓冲击的平衡

近50%的进口依赖度,使得我国成品油价格不可能长期背离国际市场;超过95%的自给率,使得我国粮食价格又可能在立足国内平衡的基础上,保持基本稳定。

“该理顺的一定要逐步理顺,但也不能一切都被国际市场牵着鼻子走,否则社会承担不起。”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成品油价格应逐渐与国际市场理顺,不但可以保证供应,而且可以促进节能减排。但国际市场粮价由发达国家决定,他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十倍以上,中国粮价不能盲目跟着走。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及其它食品类商品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约占三分之一,粮价的变动对全社会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影响很大。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必须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同时通过大力增加国家财政补贴等办法保护农民利益。

油价、粮价,已经成为人们对当前价格走势最突出的担心。为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我国把“坚决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市场和物价的基本稳定”列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扶持粮食、生猪、奶牛、油料生产的政策措施。夏粮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国内粮食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粮食供求关系总体上基本平衡。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及其制品的出口,并加大了打击粮食走私的力度。

7月2日,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我国粮食必须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供给;国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村倾斜,逐步理顺粮食价格,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

庄健认为,中国逐步理顺粮食和能源价格,及时补助受价格调整影响的城乡困难群体和行业,既兼顾了生产和消费者的利益,又有利于物价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只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落实各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我国完全可以实现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目标。

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目前欧元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共19个国家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计划"主张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但是,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计划"搁浅。197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欧洲货币体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开始运作。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通过,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货联盟:第一步,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实施经货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第一阶段在1990年正式启动后,需要就有关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央行行长委员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后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最后确立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欧洲货币局于1994年1月1日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开始时建立,其任务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和筹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仍由各成员国政府保留。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马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排定欧元11个创始国名单。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同年2月28日,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多番"洗礼"之后,欧元区扩展至19个成员国,覆盖3.4亿人口,欧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约36%,占所有央行外汇储备总额20%,成为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和第二大储备货币。2009年以来,欧元在外储中的比例显著下降。2018年以来,随着美欧关系发生变化,欧洲政要有关提升欧元国际地位、借助欧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呼声不断高涨。2018年12月,欧盟发布一项旨在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行动倡议,同意强化欧洲稳定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欧元区国家预算的监管,并建议在国际能源合约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欧元已经成为团结、主权和稳定的象征。2019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20岁生日。从最初只用于会计和金融交易的虚拟货币,到现在19个欧盟国家3.4亿人口正在使用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欧元在过去20年接受过质疑,经历过危机。折叠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回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答(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增至16个。 爱沙尼亚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奥运时中国股市多少点

(01:从2005年起,奥运行情的声音就成了推动大盘上涨的因素之一,2年多的时间里,大盘从998点一路上涨到了6124点,涨幅高达600%以上,2007年10月,距离奥运开幕还有10个月,A股市场开始迅速从6124点回落,9个月内,下跌了60%,并且创下了前所未有的10连阴。来源:央视)

(02:记者注意到,奥运召开的当年,韩国和美国的股市都有大幅上涨的表现,但与此相反的是,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股市却是下跌或持平,那么,同为奥运举办的国家,股市的表现为什么却截然相反?来源:央视)

(03:美国新兴市场股份公司总裁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认为奥运会的作用是综合的,有时是正面的,有时却不起作用,奥运会是中国一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在背景方面起一些作用,是个标志,但也不过如此,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影响,出口、油价这些因素,当然还有通货膨胀,这些因素比起奥运会的影响来说对中国经济更重要。来源:央视)

潘基文:我更看好奥运后的中国股市

经济半小时视频

大家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关注《后奥运经济》,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人们对奥运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希望,房地产市场繁荣、股票大涨、旅游火热,然而,眼看着奥运会的开幕指日可待,这些目标似乎并没有顺利实现,什么原因让这些预测失灵?奥运会之后,中国的经济会向哪个方向发展?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猜测和疑问。

今天我们先来关注资本市场,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还剩下最后的八天,可是,不少投资者期待已久的所谓奥运行情,却始终没有出现,上证指数依旧在3000点下方徘徊,很多投资者已经放弃了“奥运会一开,股票大涨”的幻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奥运之后,股市的未来,这一切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在中小投资者的心目当中,后奥运时代的国内股市将会何去何从?

国际投资大师为我们解读国际上到底存不存在所谓奥运行情

8年期待,无数的努力,几天之后,北京的各个奥运场馆就会成为全球的热点,对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国人充满了期待,而投资者们也把这种期待毫不吝啬的给了中国股市,从2005年起,奥运行情的声音就成了推动大盘上涨的因素之一,2年多的时间里,大盘从998点,一路上涨到了6124点,涨幅高达600%以上,A股市场总市值突破30万亿以上,挤身全球四大股票市场。在这场神话中,就连股神巴菲特也看走了眼,虽然他并没有在高位卖出中石油(12.99,-0.29,-2.18%),但也赚了8倍以上的利润。

国际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我们大概投入了5亿美金的资金,我们卖掉了,我们赚到的40亿美元。”

2年时间里,中国股市成了人民币的“复印机”,无论买什么股票,投入一万元,很快就会变成2万元、3万元,甚至更高,为了得到“复印”人民币的资格,证券交易所里,急着开户的人挤成一堆。

国际投资人士吉姆?罗杰斯:“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看到过很多危险的迹象,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迹象。”

随后,中国A股市场再次创造了一个下跌的神话,2007年10月,距离奥运开幕还有10个月,A股市场开始迅速从6124点回落,9个月内,下跌了60%,并且创下了前所未有的10连阴,而A股总市值也缩水将近20万亿人民币,就在A股市场大幅下跌后,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闻风而来。

国际投资人士吉姆?罗杰斯:“在2008年4月份的时候我又开始买中国的股票,我想不久之后,我还会继续买中国的股票。”

罗杰斯持续购买价格下跌的中国股票,这也让我们想起来沃伦?巴菲特,去年他抛掉了中石油,赚了几十亿美元的利润,只是不知道这几十亿的利润是否已经抄了中国股市的大底。

国际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是买一种五年或十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

价格越被低估,升值空间才越大,对巴菲特和罗杰斯这样的投资大师来说,面对下跌了60%的中国A股市场,他们一点都不迷茫,但是采访中记者也发现,随着奥运的大幕即将拉开,奥运后的股市会怎么走?却成了困惑中小投资者最大的问题。

中小投资者:“可能会涨一点,可能会起来一点,但是也不会太高,更不看好,奥运前就不好,奥运后更不看好。”

7月25日,虽然大盘红彤彤的一片,但在东兴证券翠微路交易所,中小投资者仍然对奥运后看涨的少,看跌的多,甚至有些人干脆连大盘都不看了,在交易所里打起了扑克。

在资产缩水40-50%的情况下,虽然一些中小投资者还把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奥运行情上,但另一些人已经开始清仓了。

中小投资者:“我一路割,我一路痛割,我现在基本上快清仓了,就拿一点股票看着玩。”

面对奥运,不是每个人都这么悲观,在大户室里,记者也找到了这个投资人。

投资者安学友:“奥运前是买货,而且现在也不贵,股价也很便宜,指数也不高,就买,拿着。”

面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中小投资者各怀心思,有的人担心:股市在奥运会之前,尚且跌跌不休,之后的行情,更让人担忧,而另一种观点却认为:股市的大跌,跌出了投资机会,正好乘机建仓,其实,不管哪种观点,都把奥运看成了是决定股市命运的一个关键,奥运对股市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到了著名的国际投资大师安东尼?阿格塔米尔,虽然公司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但是他管理的数百亿美金的股票投资全部集中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在国际投资界,他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中国人熟悉的股神巴菲特和投资大师罗杰斯,同时,他对历届奥运会举办国资本市场的变化,也有着深入的研究,来听听他的观点。

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豪华办公大楼里,掌管着几百亿美元的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正在寻找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会,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的创建者和总裁,以及“新兴市场”这一概念的创建人,在过去的20年里,他在中国、印度等各个新兴市场中赚到了巨额的利润,目前,在他几百亿美元的投资中,就包括了中国40多家公司的股票。我们通过越洋连线,和他进行了沟通。

记者:“安东尼先生 ,欢迎你来到我们的节目,从历史上来说,从您个人的经验来看,您认为奥运会对一个举办国的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 ”

美国新兴市场股份公司总裁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我认为股市与奥运会关联不大,有时候市场运行的好,有时候运行的不好,但是你不能把它归结于奥运会,如果你真的愿意相信奥运能影响股市,那是你赋予它的意义,但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关联很小。”

记者注意到,奥运召开的当年,韩国和美国的股市都有大幅上涨的表现,但与此相反的是,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的股市却是下跌或持平,那么,同为奥运举办的国家,股市的表现为什么却截然相反?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奥运会的作用是综合的,有的时候是正面的,有的时候却不起作用,而且从技术上来说,市场越小,中国不再是个小的市场,它的影响比较大的市场来说,就更小,就像美国,还有澳大利亚,它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即使有影响,这些影响也是有限的。”

在中国,对于奥运前后的股市,一个名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个名词就叫“奥运行情”,那么从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来看,“奥运行情”又是怎样的行情呢?

记者:“但是在中国,还是有很多投资者认为奥运会的成就是显著的,所以奥运会能给中国股市带来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而会有一波奥运行情,您认为这会发生吗?”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我想奥运会是中国一场即将到来的盛会,这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说,有点像第一次的生日聚会,这确实很重要,但是市场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把这些事件性的东西考虑进去,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在背景方面起一些作用,是个标志,但也不过如此。”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早在去年,就曾对中国的股市做出了要下跌的判断,而如今中国股市的现实,也恰好验证了他的观点,那么,对于奥运后的行情他又是怎么看的?

记者:“安东尼先生,中国股市现在正发生的一切正如您去年九月上我们节目所预测的一样,沪指下跌了三千点,我们知道,再做一个新的预测几乎很难,但是您认为,中国的股市在奥运后会有一个怎样的走势?”

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我从来不做未来20天的预测,我是一个长期的预测者,对于市场所发生的一切,我认为,确实电视里奥运会的画面可能会有一点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影响,出口、油价这些因素,当然还有通货膨胀,这些因素,我认为比起奥运会的影响来说,对中国经济更重要。”